
绘本内容:
一只想吃葡萄的小狐狸,通过了自己的努力,种植了一园子的葡萄,他想要种出又多又甜的葡萄,得到的结论是要有爱,为了知道什么是要有爱,拜访了几位顶顶有爱的人,回来按照“专家”们的指导实践了,果真他的葡萄丰收了,而且又香又甜。这就是《葡萄》所要表达的。
推荐理由:
故事将“有爱”的主旨和日常生活行为联系起来,使主题的传达贴近人心。每一句都出自身份与其相匹配的人物之口。宠爱孩子的妈妈认为给他吃是“有爱”,坚韧的爸爸认为保护他是“有爱”,男孩儿认为给心爱的女孩儿依靠是“有爱”,老师认为熏陶学生是“有爱”,而教堂的神父认为“爱是恒久忍耐”。在不同的人心中,“有爱”具化成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实际行动,观点和身份的对应减轻了教育的厚重感。
这个寻找有爱的过程中,他得到的对“有爱”的定义不是理论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“给他吃”、“给他依靠”、“保护他”、“熏陶他”等,都是动词,没有一个是名词。这个小狐狸不仅勤恳,还实在。小狐狸很有激情与信心,挑起担子很有力量,浇起水来很有爱心,肥料很臭捂着鼻子,熏出了眼泪也不停歇,伴着音乐舞动身体,非常认真履行着爱的行为。要最甜最好吃的葡萄,就不能只用理论来实现,而是必须用实际的行动来完成,这才是“有爱”的最好表达。
整本故事所着意的地方,不是最甜的葡萄,也不是种植葡萄的过程,而是狐狸勤勤恳恳的态度。正是他的勤恳,去图书馆、网上和请教专家种植葡萄的方法;正是他的勤恳,才会去寻找“有爱”的答案;也正是他的勤恳,才会按照所找到的答案去种植葡萄。只要勤恳和付出爱,最终总会满载而归。
狐狸多以非正面的被讽刺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。然而,图画书《葡萄》中的狐狸却是勤勤恳恳、天真可爱。与伊索那则著名的寓言《狐狸和葡萄》相比,同样是追求美味葡萄的,没有“教训”的姿态,这里的小狐狸努力、勤劳、坚毅、忍耐,这样的反转不做作、不虚构,渗透着天真无邪孩子的心态。